陶瓷

兰黛设计戴明:同质化并非贬义词,市道低迷更要“拥抱”同质化 | 老总专访

字号+作者: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19-08-22 17:2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兰黛设计戴明:同质化并非贬义词,市道低迷更要“拥抱”同质化 | 老总专访

   微信图片_20190822172356.jpg

      受访嘉宾 | 兰黛产品设计创始人·戴明

  采访人 | 郑子婷

  采访时间 | 6月11日

  采访地点 | 佛山兰黛设计公司

  当00后逐渐成为目标研究群体时,我们不得不承认85后95前的这批人早已成为家居生活消费主力军的事实。

  那么,随着新消费群体的迭代,该群体所向往的生活空间氛围、家居设计风格都有着不一样的追求,或者说要求更高,更细腻。因此,很多家居装饰材料商顺势而为,推出众多符合当下主流风格的产品。

  而在陶瓷行业,对比欧式风格盛行时期,如今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产品的研发、设计、应用、搭配、场景、营销、渠道等方面都产生了颠覆式的改变。

  兰黛产品设计(以下简称“兰黛”)作为一家专为陶瓷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的公司,其创始人戴明也见证了风潮的跌宕起伏。反观兰黛,由于行业的渠道裂变也使其服务体系变得更为完善,为企业提供的产品设计,更具有完整的体系,从而加持产品核心竞争力。

  在本期的《老总专访》中,小编本着跳出陶瓷圈的初衷,通过第三方的角度看陶瓷行业的变化。在访谈的过程中,戴明也详细解释了兰黛为何要给企业提供一个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陶企该如何面对。

微信图片_20190822172359.jpg

  佛山兰黛设计创始人·戴明接受采访

  1

  从顶层设计中找出产品研发方向

  继而提升品牌竞争力

  记者:兰黛设计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它与国外设计公司及本土设计公司的差别是什么?

  戴明:第一,兰黛是一家综合性的设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第二,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我们不但以产品设计和研发为核心,还提供产品系统周边创意设计及落地服务;比如产品的视觉设计,产品的陈列展示设计,产品的运用与搭配设计等。第三,产品如何走向终端,我们推出了专卖店整体快装系统,打造终端专卖店,30~45天即可一站式交付,让经销商拎包开业;第四,为提升产品的体验感、产品的场景化,我们推出了兰黛艺术软装,为产品最后一公里而提供极致服务。

  记者:对比过去,兰黛从提供产品设计跨越到现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什么?

  戴明:我们的出发点还是产品。因为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不仅需要产品思维,还需要用户思维,帮企业找到产品的“魂”。产品琳琅满目甚至漫天飞,市场从不缺产品,但一定缺好的产品。

  现在当我们为企业研发产品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也不知道要推什么产品,很犹豫很纠结,这是产品的顶层设计,即方向的问题;二是多快好省吃快餐的思维,基本是拍屁股决定脑袋,大量试错,一直这样操作好像没毛病。但我们经常讲的两句话是,没有规划的产品开发才是最大的成本,什么费用都可以省,产品研发的费用不能省。以及什么是好的产品?用户喜欢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用户不喜欢,一切等于零。

  当下爆冷的市场,企业很容易病急乱投医,拼命做加法,认为产品越多越好。但我觉得行业的产品都要做减法,减到极致状态。面对漫天飞舞的产品,我们一定要清晰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你看“无大板不品牌”将害死多少企业,不是大板产品不好,是适不适合自己。

  记者:兰黛提供的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是如何帮助企业让产品更好的落地?

  戴明:大体来讲分三个板块。一是找到产品的“魂”,即产品顶层设计与规划的方向。二是设计产品颜值,看脸时代,任何产品都需要视觉形象的包装设计,尤其是产品的搭配与运用设计。三是设计产品的体验感,场景化及陈列展示,这是一个闭环的系统工程。

  产品设计涉及到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融合,比如,这个工艺要怎样表达,才是最佳的效果,或者搭配什么样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要考虑到产品在整个市场当中的位置,是领先的、独创的、差异性的,还是行业平均水平的。

  设计好的产品需要空间来衬托出价值,而不是随意在大斜板一放,铺个红色桌布就是所谓的产品展示。

  不同的产品放在不同的空间,它所呈现出的价值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为企业解决产品如何空间化,提升客户体验感等问题,其包括总部展厅的创意设计,产品的陈列展示,灯光运用等。

  再往下,就是终端展示的问题,由于很多经销商都是自行装修,所以产品的价值没有办法标准化地走到终端。而我们的存在就是解决这一问题,哪怕是细致到一个标签,也要负责到底,用我们的系统、专业、审美、效率去解决终端痛点。

微信图片_20190822172406.jpg

  2

  产品的设计闭环体系

  延长了产品的价值链

  记者:为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大概就是你们与其他设计公司不同的地方。

  戴明:我们跟同行看似有很多相同之处,却各有差异。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产品设计闭环体系,是一揽子去解决产品系统,让产品更加有竞争力,更加锋利。由于产品系统好,产品研发更极致,迭代得更快。

  如果产品体系不完整,营销成本就更高。为什么终端要搞促销、爆破等活动,通过广告、打折的手段博取消费者的目光,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销售产品提升销量,而好的产品往往自带流量,产品不好累死营销,为什么说“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就是这个道理。

  记者:有些品牌说自已是“意大利设计,中国制造”,你认可这样的表达吗?

  戴明:我觉得这种表达,反映的是企业的心理。他也许没有去研究用户、消费渠道、目标群众的购买理由等问题。

  我的意思是,并不是将产品打上意大利制造,产品就加分了。以前,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消费需求,有些人的确喜欢意大利制造的标签,能成为他购买的理由。但现在消费群体已改变,我们要用新消费群体的语言 、逻辑,去阐述品牌及产品诉求。

  我认为区别在于,这类型的企业还是以产品的思维做产品,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个思维不好,只是可以再增加一个用户思维,反过来,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你的产品到底给用户提供了什么价值或需求。我认为这一点比标榜中国十大品牌、设计师推崇品牌更为重要。通过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特性、场景需求,寻找出产品的新路径。

  记者:站在产品设计公司的视觉来看,你觉得五年前的陶瓷行业与现在相比,产品在设计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戴明:五年之间,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五年前,全国上下一片简欧风格,现在全是简约风格和黑白灰瓷砖。产品从材质、工艺、颜色、空间表现、陈列展示,各个环节都是颠覆式的。

  消费人群的迭代而带来的颠覆式改变,因为设计是与时俱进的。过去那个年代,由于很多人都经历了贫穷,就导致出通过靓丽的物品来反映自己如今的物质条件水平,而当代人由于生活条件变好,视野开阔,国际化信息接收的更多,因此他们反而喜欢简约的,更适应生活氛围的空间。

微信图片_20190822172409.jpg

  3

  纠结于“同质化”者是身陷于产品思维

  记者:过去,产品可以通过微创新的角度走出差异化路线,从而获得新蓝海带来的利润,而现在,由于简约风的盛行,很多现代风品牌的产品呈现出同质化,对此,您如何看?

  戴明:这是很多企业都敏感的问题,因为他不仅仅是产品同质化,还有风格、营销、培训,甚至渠道都同质化。

  但同质化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历经磨难地走到了今天,必须拥抱同质化。

  其实,同质化意味着产品的趋同。比如电视机,这个行业的同质化比我们更高,你有的我都有,只是彼此间的LOGO不同而已。那么总是纠缠于同质化问题的企业,他还是以产品的思维与竞争对手去比拼,但我认为现在的竞争,已经完全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上升到渠道、模式的竞争,以及对消费者模式的竞争,如粉丝经济等。

  而且真正差异化的产品,没有几个企业敢投入地推,因为未知的产品对于企业是说是具有风险的。如果大家都推这个产品,你是否还有一些安全感,既然产品一样,就意味着销售手段要升级,可能不可避免地带来价格战,但至少还有机会参与价格战。

  记者:意思就是说,企业要先拥抱同质化才能做其他方面的微创新吗?

  戴明: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现一个赚钱的产品,可以迅速把它做到不赚钱。大家都讨厌同质化,但却无法回避同质化。

  如果在价格战中没有比拼优势,那么我们可以从渠道、终端零售方面上做得更强,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感,场景化,把营销系统做得更完善。或者改变商业模式,如开分公司、走小众、特定渠道,新零售渠道,线上线下渠道,模式是多样的。所以为什么要抱着同质化的问题一直做单纯的纠结呢?而且风险投入也会很大,真正有差异化的产品,你也未必认同。

  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同质化。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系统的竞争,面对同质化,企业一定要先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并且能与时俱进。

  记者:如果把差异化放到一个时间轴上,五年前它能给企业带来哪方面的影响?

  戴明:对比现在,过去的差异化起到一个较大的作用是先入为主。差异化能为企业贴上标签,喝上由其带来的“头啖汤”,并且能加强经销商或消费者的记忆点。但同时,它也很快地被普及到陶瓷界的每个角落,如果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很容易被淹没。

  记者:由于渠道裂变,零售萎缩,很多企业为“活下去”而不断开发新渠道,却忽略企业本身的产品是否符合新渠道,面对如此矛盾的局面,您认为如何解决?

  戴明:我觉得这个问题要针对不同的企业,比如说规模化的企业,他们的产品体系比较完整,渠道也是全渠道的。但更多的企业,我认为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定位切入渠道,产品决定渠道,根据企业的产品特性或属性去匹配适合该产品的渠道。而且产品从研发之初,就一定要围绕主渠道而设计的。比如工程渠道,就是常规、走量、性价比高的产品;而设计师渠道,因为是设计师来挑选产品,而不是消费者,所以他们会从颜色、规格、质感等方面考虑,该产品是否能为空间加分、是否为设计作品带来更好的效果、风格走向等问题。

  记者:感谢戴总接受我的采访。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