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张力俊:往事三十年 风雨谈笑间2(新中源篇)

字号+作者:申志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13-04-11 16:5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佛山陶瓷30年”系列访谈之二 被访者:张力俊(佛山市葆威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者:刘小明(华夏陶瓷网总编) 整理:申志(华夏陶瓷网首席记者)

  被访者:张力俊(佛山市葆威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者:刘小明(华夏陶瓷网总编)

  整理:申志(华夏陶瓷网首席记者)

  张力俊在佛陶集团从职工中专的老师做起,后来做到负责销售的副老总。但曾经风光一时的佛陶集团因为体制的原因还是不可避免地衰落了,见证了佛陶集团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弱过程的张力俊,到了新中源集团。张力俊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刚开始一两年基本没休息过,早上九点上班,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早出晚归,跟上学的儿子都难以打照面。张力俊说,那个时候,绝对是把新中源当成自己的企业在做。  

 

 
葆威陶瓷董事长张力俊在接受采访 

  钟应洲把我当作行业“引路人”

  刘:你什么时候离开新中源的?

  张:2005年7月3日,我离开新中源。其实我6月1日就提出辞职,办理离职手续花了一段时间。进新中源后,我开始做新中源品牌营销老总。出口部是2001年6月份正式成立的,当时由我兼管。现在在新明珠出口部工作的王玉莲是最早的一个员工。

  刘:钟应洲好像当时也在出口部工作?

  张:钟应洲后来接手我兼的工作。他是2002年年初到新中源的,他一直把我当作行业的领路人。钟应洲之前是香港粤海集团董事长助理,粤海破产重组后,他回来内地找工作。那时新中源在广州日报等媒体打了广告招各品牌出口部副总。他先到新南悦应聘,新南悦老总嫌他不懂陶瓷,于是他又到圣德堡。在圣德堡负责的梁兆津不能拍板,带他来找我。那时我已任集团营销老总,也不能兼太多职。钟应洲虽然不懂陶瓷,但对出口业务很熟悉,英文也很好,我就要了他,放在圣德堡当副总,管出口,后来调到集团出口部,我兼了几个月的出口部老总就改由他担任。

  新中源大手笔参展 第一次即闹“笑话”

  刘:那时做出口,民企动作最早的是不是新中源?

  张:客观地说是蒙娜丽莎最早,新中源第二,第三是新明珠。蒙娜丽莎是叶晓东在操作。新明珠是金红英在操作,后来自己办了金海达,去年又在湖北荆州老家投资办厂做薄板。

  刘:你们去国外参展比较早吧?

  张:那时新中源出口上升势头最好,新中源参展都是大手笔,在广交会买高价展位,十多万一个,一买就是十几个。现在广交会的展位高的也不过十来万,低的也就八九万。我们是2002年春季开始参加广交会的。

  去西班牙参展我们也是第一家。最开始我们是报名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亚展会的,但始终不见答复,被我们追急了,意方的回答总是:“你们已经在排队了”(You are already on the list )。于是2002年我们改申请参加西班牙瓦伦西亚展会,对方很快批了。

  第一次我和钟应洲都去了,参展效果不错。

  当年参展还闹了个笑话。当时展品、展具运输必须要经过展会组织方指定的船运公司。我们发了一个集装箱样板、展具。但直到展会快开始了,东西还没到,我们查询,答复说,货柜在新加坡转运时找不到了,所以没装上去西班牙的船。当时大家怀疑是西班牙厂家给压力展会主办方故意搞的。结果展会开始后,我们只得随身带一点样板,再派点宣传品。这件事最终也不了了之。

  但就是这样,那次展会还是接到了不少订单。主要是中国建陶产品价格竞争力强,优势明显。

  印度客户牵头发起对华反倾销

  刘:陶企做出口,跟1998年的“白色恐怖”(产能大扩张)有关吗?

  张:所谓“白色恐怖”,那只是针对佛陶集团而言。佛陶集团从1995年开始就销售不好,1999年我去南庄时,陶瓷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的,车都停在厂门口等货。只是佛陶集团不好,所以才有“白色恐怖”一说。

  其实,那时连佛陶集团在国内没有竞争力的产品都能出口,新中源的产品比它好,为何不能出口?以渗花砖为例,当年卖到6美元/平方,金花米黄卖到7美元/平方。当时美元对人民币(含退税)的汇率是9.3,现在还要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考虑实际出口价格。

  刘:你到新中源做出口,跟在佛陶集团的经历有关吗?

  张:对。当时南庄的企业,现款现货,内销生意很好,而做出口手续很麻烦,所以南庄企业不喜欢做出口。新中源第一单比较大的出口业务的客户是印度一家叫SOMANY(索玛尼)的陶瓷厂,要了2个货柜的金花米黄。我们与印度客商谈了整整一个上午。午饭时间都过了还没谈完。我负责谈判。那是2000年的事,新中源还没有搬办公大楼,还在老地方办公,中午在公司员工餐厅吃饭。东北片区的区域经理看我跟客户谈了那么久,问我是不是“很大的生意”。我说几个柜,他一脸不理解地说,“张总,你的时间很宝贵啊!”——当时东北水晶砖做得很大,营口一个经销商1999年就做了4500万,他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去做出口。

  有意思的是,后来(2001年底)印度对中国陶瓷反倾销,SOMANY(索玛尼)就是发起人。第一次做生意后,我们还给该厂陆续发货,但量不大,到最后印度开始反倾销时我们才明白,他们是来套资料的。

  刘:据我查看资料,当时你们积极应诉,印方说新中源没有直接出口(是外贸公司操作的),印度海关没新中源的记录,应诉主体资格被排除在外。

  张:新中源早期自己没申请进出口权,我们是通过南海轻出公司出口的。2001年底,出口部成立不久,就遇到了印度的反倾销。

  刘:进出口权的获得是否需一定的门槛?

  张:获得独立进出口权,其实没什么资质要求,主要就是人才问题。市里批就可以了。大约2002年我们就申请到了进出口权。后来再申请反倾销复审,获得了较低税率。

  总部大展厅营销模式自新中源开始

  刘:营销,在当时也是关键点——从传统模式变成展厅营销模式,前几天采访张念超,他说2000年前后唯美和华东企业是最早在终端做大展厅的。佛山这边在终端做展厅比较晚,但总部大展厅营销模式是从新中源开始的吧?

  张:是的。2001年1月,春节前,新中源搬入了现在的总部大楼。

  刘:当时底下展厅就是现在这个模式吗?一开始就有这么大的展示地方吗?

  张:一开始就是总部大展厅,后面换过几次装修而已。新中源当时已经是行业老大。

  刘:当时终端是个什么情况?

  张:很简陋。总部做好后,终端才学样。2001年春节后我们要求终端也做展厅,并在西安、包头、北京、长沙、泉州搞了五个试点,都是1000平方以上的大店,2001年上半年建成。

  终端大展厅其实佛陶时期就搞过。1997年,我们在上海做了个大展厅,800平方,派两人去常驻,我还任过上海分公司老总。现在罗曼蒂克的董事长刘胜红及环球的董事长罗杰华都兼任过上海分公司的经理。我记得那个展厅还是以前陶城报的谢冰川设计的。

  离职是因为“匿名信”

  刘:你当时是怎么离开新中源的?

  张:2002年,我任新中源集团销售老总,还兼任集团出口部老总、新中源品牌老总。那年新中源做到32亿销值,老板霍炽昌送我一辆7系“宝马”。

  2004年春节前上面领导动员我让出集团营销老总的位置,只任出品部老总和新中源品牌内销老总,2004年年底又叫我让出出口部老总。圈内朋友戏称我从“军长”变成“师长”最后又变成“团长”了。我知道是自己该离开的时候了。当时很多企业老板找我,但我不想再打工了,决定自己出来创业。

  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张:当时我也弄不明白。很多年后才知道我是被人写了很多封匿名信。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中领导一直没当面跟我谈起这事。我们彼此都失去了相互解释的机会。有朋友后来跟我总结经验,说我是一个不懂“公司政治”的人。这点我很认同。我对新中源是忠心耿耿的,有三件事可以证明:一,有一次老板打电话约我,让我帮他找一个助理,我自己没去找,让一个学历比较高(MBA)的同事帮他找了。二,当时裕景老总曹锐元要提拔我表弟当副总,我不同意(后来我表弟到金丝玉玛当了老总)。三,我去新中源,第一天开会就告诉员工,让他们好好干,我不会带一个佛陶的销售人员过来,绝不会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他们都很努力,后来很多人都得到提拔,但现在他们都离开了,在很多企业独当一面。

  个人简介:

  张力俊,男,原籍广东开平,出生在台山。10岁时随调动工作的父亲来到佛山;1979年参加高考,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系陶瓷专业;198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佛陶集团职工中专学校任教。一年后考入母校读研究生,1987年毕业后重新回到佛陶集团,1996年任佛陶集团副总经理。1999年11月进入新中源集团,任新中源品牌营销总经理、集团营销总经理。2005年7月3日正式从新中源离职;之后与人合作创办了“没见过这么黑的砖”的葆威陶瓷,成为业内专做黑砖的行家。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