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目标不现实 营销人员:你是现实主义者吗?

字号+作者: 来源:营销销售 2017-05-05 16:5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企业持续成长,品牌与众不同,广告循循善诱,利润的最大化,这一切都是在夸大其辞,宛如空中楼阁

  企业持续成长,品牌与众不同,广告循循善诱,利润的最大化,这一切都是在夸大其辞,宛如空中楼阁。对于市场人员而言,你必须先有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

  营销活动往往会面临巨大压力,这是因为人们在判断营销活动成功与否时,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否实现了营销目标,比如,实现持续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要求。如果品牌没有成长,按照上述推论,就可以认为营销活动必定是失败的。营销目标用一个词来描述就好比是“空中楼阁”,在字典中它的含义包括:虚构的,幻想的,远离现实的。确实,无论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营销总是存在于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如果人们渴求忠诚,那么市场人员就会把忠诚推销给消费者;如果需要重新定位品牌,他们会说“一切全是为年轻人量身定做的”;如果想打动更多的消费者,他们又会说“我们物超所值的产品一定会令您满意”。

  是谁在宣扬这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当然是这些市场人员。尽管如此,我相信营销仍然是必要的,因为它将以消费者为导向,并满足消费者关注自身需求的心理。然而如果设定的目标不切实际,那么即使消费者有购买某种产品的意愿,这一设定的目标也毫无意义。许多营销目标实际上并不现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不现实的营销目标包括:持续的增长,与众不同的品牌,循循善诱的广告,利润的最大化,以及知识型管理。当没有达到这些本来就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时,市场人员就会说是营销的失败。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步步的分析,来发现这些不切实际的空想所暴露出的问题,并找出可行的营销方案。

  目标一:持续增长

  当问及市场人员的目标时,他们总是说要让大多数品牌和大多数公司都能实现增长。然而,相对于市场的发展而言,它们往往并未增长。为此,人们普遍会认为这是营销失败所致。事实上,只有那些设定目标太高或者不切实际,宣称其业务能够持续有机增长,而消费者也听信了他们的那些市场人员,才会出现营销失败的现象。一年以前,市场上传言麦当劳正在实施一个庞大的营销方案,称其已花费了100多亿美元来改变其菜单,以求出现新变化;麦当劳决定改变业务方向,简化核心产品,实现业务增长。“我们计划把业务翻一番。”麦当劳的发言人这样确认。然而,麦当劳的声明却是:“公司的目标是实现增长。”又补充说:“不幸的是,去年……”现在,持续的有机增长已非常罕见。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大多数公司并未在市场份额上有对比性的增长,而更多的仅是比上一年有所增长,但各家公司却都宣称其达到了同样高的增长目标。杰姆。柯林斯在他调查分析的1435家公司中发现,只有11家有实际增长。(见ClimbingtoGreatnesswithJimCollins,《与杰姆。柯林斯一起攀登高峰》,ArtKleiner,S+b,2001年第4季度)持续的巨大增长,似乎只有通过兼并和收购才能实现。

  制约增长的因素就是竞争。如果你的品牌占有20%的市场份额,那么,80%的市场将属于你的竞争者。生存,而不是增长,就成为了游戏规则:下一年你当然还想占领20%的市场份额。如果你致力于达到这一目标,通常你就有可能达到。而当你因为竞争对手的失误而获益,则更像是一种偶然的奖励。

  然而这种“一般情况下不增长而例外情况下增长”的战略,在营销活动中能够为市场所接受吗?我相信可以。每个公司营销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并不把增长作为它们的主要目标,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生产、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部门没有必要通过不断地追逐“幻想”而宣传自我。

  目标二:品牌的差异

  对大多数营销人员而言,只要消费者购买了他们的产品,他们就不必再去宣称其产品如何与众不同。约翰。墨菲是世界领先的顾问品牌Interbrand的创立者,最近他对《MarketLeader》杂志表示:“最重要的,必须确保你的品牌与众不同,而没有必要进行大量的轰炸式宣传……要给消费者一个购买你的产品而不去选择你竞争对手产品的理由。”

  但是,这是一种幻想,如果普遍存在这一学说的话,那也是虚伪之辞。有没有只靠一则广告,就能给出让人们选择百事可乐而非可口可乐的“理由”呢?同理,美国航空公司与联合航空公司、赫兹与安飞士,以及Bingo与Bango之间又是如何呢?为什么一些小规模公司的营销活动能够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呢?即使是存在一些很重要的因素,像把黑色的巧克力变为白色,高效的营销活动也远不是那么简单。

  实际上,竞争性的品牌通常非常类似。迈克尔。波特的“持续竞争优势”有两个弊病:竞争优势很少存在;如果存在的话,也不会持久。

  导致销售量不同的任何品牌差异几乎都会被迅速拷贝。“技术中的这种趋势导致竞争产品越来越相同。”著名的广告巨头JamesWebbYoung在80年前这样说。但是他给出了错误的解释:模仿是由于竞争(就如同现在一样),而不是由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新技术。不让你的竞争者有所不同或者比你更好,这也是竞争,这样就可以阻止他们超过你,或者是不让他们保持领先地位。

  市场上没有永远第一的产品。即使是率先行动,优势也未必可以保证,实际上,竞争将很快导致更好的产品出现(例如三气囊)。竞争者同样会从创新者的错误中去学习,并更努力地尝试。

  幸运的是,竞争性品牌不必因为消费者要挑选就要显得与众不同。在多数品牌中,人们并不用那种方式去区分。A品牌使用者和B品牌使用者对各自品牌的感受很相似,这一点已得到了多方面的证实。

  消费者只需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就能够选择出任何适当的品牌。竞争性的品牌或多或少是可以被替代的。有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这一点。如果A确实比B好得多──不管它是更甜、更便宜还是其他什么,只要是价钱相同,就几乎不会存在选择的问题,或者说这个问题至少不会困扰消费者很久。在多数社会环境下,几乎每个人都会选取更好的产品。

  但是如果不是靠抛硬币去选择外观相似的产品,经验丰富的消费者会根据长期养成的习惯(“忠诚”)去做出选择。大量证据显示,多数情况下,消费者会选择自己已经习惯了的品牌,在特别需要或特定情绪下也会有所调整。比如说,一年之中,经常购买A品牌某类产品的消费者现在购买竞争性品牌B、C、D等,并且购买的总数比A品牌的购买数量还要多。这一点在以下情况下也适用,如果消费者需要某种产品──比如他或她的液化气、咖啡、避孕套快用完了,或者是需要找间酒店过夜──那么尽管许多品牌相似,或者是看上去一样,他或她在选择时也不会有什么困难。

  当然,品牌之间存在微小的差别。比如说,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稍甜,某个牛奶什锦早餐品牌的葡萄干比另一个的多,本田的ModelX有一个笨拙的安全带。但是没有人会声称这些小区别是我们挑选某个特殊品牌的主要原因。我们在购买之前不会去数葡萄干,也不会挨个去尝哪个更甜。因此,在尝试其他品牌之前,我们通常不知道(或不注意)这些区别。正如一个著名的专家曾发表过的观点:“我知道所有这些品牌都是一模一样的,我只想知道谁最好。”有意思的是,这句话也曾由前伦敦J.WalterThompson公司董事会主席JeremyBullmore说过。

  要想对产品进行严格区分其实根本不难。我们到处可以见到如下事实,例如,大包装袋对小包装袋,番茄味对罗望子味,两门、三门、四门和五门汽车模型,保证返回资金的投资债券对固定利息的债券。然而,竞争性的品牌并不具备独一无二的产品属性,如果有,也会被拷贝。

  现实主义的品牌观点认为,借助不同的名称、标识、包装、广告和记忆联想,原本几乎相同的产品打上了不同的品牌烙印。对于大部分品牌而言,它们的功能、特性没有什么不同,正如我们所提到的那样,顾客也不会感到它们有什么不同。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