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less is more?但是密斯也离不开它

字号+作者: 来源: 2020-05-20 15:0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有人说,全世界最好看的建筑都在巴塞罗那。  其实也不假,而全世界主流风格的建筑都在巴塞罗那,那是真真真的。  一个只有101

   有人说,全世界最好看的建筑都在巴塞罗那。

  其实也不假,而全世界主流风格的建筑都在巴塞罗那,那是真真真的。

  一个只有101.9平方公里的地方,(BTW,广州的面积是巴塞罗那的70倍+)

1.jpg 

  偏偏是这样一个地方,就包含高迪的乌托邦、密斯的极简主义、理查德·迈耶的白色派等大师的作品。

 2.jpg

  那么,《砖筑旅途》的第一期,就让我们走进巴塞罗那....的德国馆。

 3.jpg

  巴塞罗那德国馆,由现代建筑大师F4之一的颜值担当,密斯·凡·德·罗于1929年所设计。它是密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建筑史上极为重要的经典之作。

  但其实,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德国馆,并不是当年建造的原版,而是1986年的重建版。

 4.jpg

  (1986·重建y·钮祜禄·德国馆)

  可惜的是,原版仅存世6个月左右,在世界博览会结束后就被拆除。尽管德国馆出现的时间极短,它带给世界的震撼,却在巴塞罗那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主流的学院派风格的背景下,德国馆成为当之无愧的“不一样的烟火”。

 4.jpg

  1929年德国馆南侧视角鸟瞰图

  1930年,在世博会结束之后,作为临时建筑的德国馆就被马上拆除,并辗转运回了德国。

 4-.jpg

  随后西班牙经历内战的波折,直至1966年,一众先锋建筑师为再次点燃,巴塞罗那现代主义火种,提出重建当年辉煌——德国馆,并邀请远在芝加哥的密斯参与重建工作。

5.jpg 

  但不幸的是,1969年,密斯 · 凡 · 德 · 罗老爷子突然逝世,重建工作被迫搁置。

6 (2).jpg 

  直到1986年,经过众多建筑师的努力下,才将德国馆再次展现在巴塞罗那。

  但恰好是这次重建,才将一个“临建”完美修缮成一个经典的“临建林建”。

7.jpg

8.jpg

  因为在1929年的原版,工期紧张,预算不足,采取的也是“加泰罗尼亚拱”的基建方式直到博览会开幕,其实场馆并没有完工,甚至,在展馆的南立面,原本设计中的石材墙面只是刷上相似颜色就匆匆开幕了。

 8.jpg

9.jpg

  后来的原址重建,以永久建筑的目标,重点解决了原版承重、隔热、排水等问题,真正诞生德国馆2.0。

 10.jpg

  除了重建的波折,材质的选择也成为德国馆的设计精髓。整个场馆中,自然和人造材料交错分布,运用大理石、石灰岩、钢和玻璃为主材质。

 11.jpg

  其中,意大利石灰岩大量运用在台基,以及反射水池旁边的外墙。阳光下石灰岩成为次光源一般的存在,将漫反射的光线投入到室内,使得室内空间更显通透,柔和。

  石灰岩特有的反光性,以及密斯在台基上的无缝处理方式,使空间分界进一步消解,让整个展馆成为一个完整的体量,而非两个分隔的个体。

 12.jpg

  主次展览空间隔断分别采用阿尔卑斯绿色大理石、提诺斯绿色大理石和产自非洲的金色缟玛瑙干挂,过推削的技艺劈开,得到对称的图案,使得墙面就如一幅巨大的画作,展现大自然原石的纹理美。

 13.jpg

  作为平衡,灰色、绿色、白色和半透明等多种类型玻璃,也大量应用在室内隔断,厚重与清透、可视与封闭,最终塑造出一个完全流动的开放空间。

14.jpg 

  巴塞罗那德国馆,被看作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到来的代表建筑,诠释着80多年前的突破勇气,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今天就到这吧,关注DouYin:砖筑旅途,下期继续带你们去全世界搬砖~

  (感觉巴塞罗那可以再讲十年)

15.jpg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